《山东交通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诚信之花绽放交院 “诚信驿站”温暖人心

   期次:第24期   作者:本报记者单珊   查看:93   




  近日来,我校“诚信驿站”备受社会关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网、《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济南电视台和《济南时报》等媒体纷纷前来进行采访报道。“诚信驿站”成立一年半的时间,学校近2万名师生的诚信经受住了考验,“诚信驿站”团队更是表现出积极服务同学、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诚信驿站”发展到现在,规模虽然有限,但在“彭宇案”、老人倒地无人扶、“小悦悦”事件等一连串诚信危机频发的情况下,我校学子用小小的一片场地撑起了整个校园诚信的天空。他们身上强烈的道德感和诚信意识是我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缩影,是学校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方式、新渠道的直观反映,是学校55年办学历程凝聚的“交院人”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深厚积淀。“诚信驿站”俨然已经成为了我校的一面道德旗帜,给当代大学生以及所有民众上了一堂鲜活的教育课,为当下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暖流。
  一张简易的电脑桌、少量的文具用品和一张介绍自主购物的宣传板,这就是最初的“诚信小店”。2010年4月,汽车工程学院2008级学生孙凤慧本着“诚者,内诚于心;信者,外信于人”的信念在我校无影山校区学生生活区摆放了一个公益性小摊,今年9月,小店更名为“诚信驿站”。
  无人收钱,无人介绍,挑选、付款、找零全由顾客自己办理。在刚开始的几天里,一切都运转良好,日均收入在10元-30元。但是,在一切应该顺利进展的时候,意外出现了。一天晚上,孙凤慧回来收摊时,发现桌上空空如也,一位目击者告诉她是一位校外的老大爷把东西全部提走了。当时算下来损失了178.5元,但认准了的事情就会坚持下去的孙凤慧,第二天一如既往地摆上了物品。此后,她不断增加物品种类,优化小店购物环境,积极寻找合作者,小店的收入也一天天在增加,基本稳定在日均30元左右。
  2010年9月,汽车工程学院2009级学生谭成志的加入使小店的面貌焕然一新。队伍壮大了,自然就能更好地管理小店。新学期一开始,小店的规模就扩大了,他们买了一张大点的桌子,增加了物品的种类,如同学们喜欢的饰品、手机挂件等,也有了稳定的进货渠道。考虑到小店诚信经营的特殊性,谭成志想到为小店改名为“诚信驿站”,还写下这样一副对联:“诚吾心与君大同之信,驿交院供君周便之站”,首末四个字就是“诚”、“信”、“驿”、“站”。
  “诚信驿站”就此应运而生,每天的营业额也有了新提高。
  2011年上半年,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诚信团队的成员决定把摆放物品使用的桌子,换成多层的铁皮柜子,因为桌子不美观,不容货,遇到阴雨天气,商品的损失特别严重,搬来搬去也比较累。这个计划其实一直都存在,由于投资比较大,又不能保证真正方便才一直没有实施。但为了长远打算,他们最终还是决定购买铁皮柜子,并且订做了一些标有“诚信驿站”的文具,还订做了喷绘宣传板。这一次,他们总共花了1700余元,其中的大部分是他们的生活费。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投资是正确的,物品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购物环境更加美观,他们每天的工作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2011年4月份,“诚信驿站”一周岁了,孙凤慧转眼间就快要大四了,诚信团队急需壮大力量,外国语学院的2010级学生赵曼欣然加入团队。她负责每天开店、关店、统计账目等,做得有条不紊。现在的“诚信驿站”已经发展成为了由孙凤慧、谭成志、赵曼、理学院2010级学生李书朋、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2010级学生李志欣等组成的五人团队,并且在长清校区开设了“分店”,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李志欣负责无影山校区“诚信驿站”的日常经营管理,赵曼、李书朋负责长清校区分店的经营管理,谭成志负责两个店的统一进货,策划各种营销活动,在外实习的孙凤慧参与重要经营决策。长清分店日均营业额在四五十元左右,无影山校区的收入日均七八十元。
  “诚信驿站”就这样成长起来,在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诚信、守信的力量。从2010年4月成立至今,十八个月的时间,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校内近2万名大学生的诚信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出现过一次学生失信事件。
  2010年5月7日,校报对“诚信小店”做了第一篇报道。通过报道,我校师生对小店新颖的诚信经营方式和被盗的遭遇有了更多的了解,师生们意识到开在自己校园里的“诚信小店”应属于我们每个“交院人”,小店的顺利运营于每一个交院人来说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既是关注,也是考验;既是参与,也是见证。
  小店的对面就是学校的超市,学校超市非但没有抵制小店的意思,超市员工还经常主动帮忙照看小店,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同学们有时来不及收摊,他们就会帮助整理“诚信驿站”的商品,尽量减少损失。
  最让人感动的是,有的时候,小店里的实际收款比卖出的物品总价值还要多。在这多出的款项里,有着师生们默默的鼓励和善意的帮助。2010年4月21日,孙凤慧意外地发现实际收入多了5元,这件事发生在校园失窃案刚刚过去,“百废待举”的时候,让她十分意外和感动。她知道,这是校园里的同学在默默地支持、鼓励她。
  现在,在“诚信驿站”的“顾客”留言册里写满了大家的心语,看着留言册里的一句句话,感动不时溢满心头。“嘿嘿,今儿没带钱,急需一支笔用,先拿走了。啥,钱?一定还上,嘿嘿”,“嘿嘿,我又来了,我把钱还上了,可不是欠钱不还的主儿,会再来的,加油哦”。像这样幽默又带有鼓励的留言比比皆是。有时,同学们急需零钱,也会到钱箱里去换零钱;暂时没钱,就会留言说明情况,日后会很快还上。虽然个别情况下实际收入与理应收入有点细微差别,但是诚信团队从不担心,钱总是会补上的,因为“交院人”可信。
  “诚信驿站”一步步走来,无疑是交院全体师生给了这个小团队巨大的信心和力量,学校领导和学院负责同志的支持和关注,党委宣传部老师持之以恒的引导和帮助,还有,汽车工程学院的老师为小店撑上的遮阳伞,学校的班车准时接送长清分店经营的各种货物,学校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开店地点等。从校报和《校园新闻》的舆论引导到“多交5块钱”的温暖,从““诚信小店””的开张到在长清校区开设“诚信驿站”分店,从获赠的书橱、遮阳伞到一次次准时无缺的送货……,所有这些,都鼓舞着诚信团队同学们的干劲,推动着“诚信驿站”的发展和壮大。“交院人”用校园诚信这样一件小事情做了一篇引领社会诚信的大文章,为社会提供了鲜活的诚信样板,也成为每一个交院人的自豪和骄傲。
  2010年下半年,经过半年的运营,“诚信驿站”有了稳定的收入和资金链,他们开始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孙凤慧和谭成志开店的初衷。“开店是为了什么?加入诚信团队图什么?”这个问题萦绕在每一个诚信团队成员的心头。其实,答案简单又统一:“我就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什么也不图。”事实上,“诚信驿站”这个团队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工资,连电话费都由自己出。但他们却得到了比金钱更有意义的东西,那就是团队精神、友谊之花、诚信品质,正如一句古语,“得人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
  “诚信驿站”公益捐助资金占据了“诚信驿站”全部盈利的80%,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共做过5次“感恩回馈活动”,3次参与学校组织的募捐活动,参加汽车工程学院举办“关爱济南二十六中农民工子女”义捐义卖活动,与学校学生社团时光文学社合作出版《时光驿站》,多次参加赞助学校社团活动。今年10月,他们创立了“诚信驿站助学金”,并将第一批助学金1000元资助给了汽车工程学院两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正如负责经营管理长清分店的学生李书朋所说:“我原以为,得等长大有了资本以后,才能去帮助别人,去奉献社会。现在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小,但我相信,爱心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做这些事。我也想以此为起点,开始我人生的诚信爱心旅程。”
  真正值得人去做的事情,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即使前景渺茫,困难重重,也会有无数人去完成这项使命。诚信团队无疑是这句话的忠诚实践者,也源于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诚信之风开始回归,吸引了一批批媒体对“诚信驿站”的报道,也引起了全校师生和社会的强烈反响。
  2011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诚信驿站”进更多校园 弘扬诚信》为题;11月4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朝闻天下》以《为诚信开小店 校园增添新风景》为题,对我校大学生开设的“诚信驿站”及诚信活动给予了专题报道。11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无人小店彰显校园诚信》为题对“诚信驿站”作专题报道。在《新闻联播》中,主播海霞报道说:“在山东交通学院有这样一家店铺,不仅东西随便挑,而且没有收银员,付款全都凭自觉。那么顾客会自觉付钱吗?”“没人看管,没人收钱,小店开张后,前来光顾的同学越来越多。孙凤慧说,‘一年多来,小店每天的销售额都分文不少。’”报道最后配以短评:“无人照料的小店,从没丢过一分钱;无人监督的大学生,从没丢过一次脸。你尊重我,所以我必须自尊;你信任我,所以我不能失信。一个小小的店面,为社会诚信的大文章,提供了一个现实样板,值得每个人去深思、品味。”
  此前,2010年5月11日《山东商报》以《山东一高校开校园“诚信小店”付款找零凭自觉》为题、5月12日《生活日报》以《女大学生开起没人看管的“诚信小店”》为题、5月12日《齐鲁晚报》以《大学生校园开“诚信小店”被校外人员卷走所有钱物》为题、5月14日山东卫视《早新闻》节目以《无人看管小店考验诚信》为题分别进行报道。2010年6月1日,《山东商报》以《“诚信小店”成了“明星小店”》为题、6月9日《生活日报》以《校园“诚信小店”店面扩大了 店主小孙诚邀同学合作开店》为题进行深入报道。10月13日,在“诚信小店”开业半年之际,《生活日报》以《大学里无人值守小店开业半年 八千学生诚信答卷:满分!》为题进行专题报道。此时,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网、《齐鲁晚报》、《山东商报》、《生活日报》、齐鲁电视台《每日新闻》、山东生活频道《生活帮》、大众网等媒体,以消息、通讯、新闻评论等体裁报道“诚信驿站”,以文字、照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记录“诚信驿站”,也由此引发了更广意义上的社会效应。
  “诚信驿站”在同学中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当我知道我们学校的‘诚信驿站’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时候,我还很震惊呢。买东西付钱在我看来再正常不过了。那种用了东西不付钱的行为严重侮辱了‘诚信’二字。”来“诚信驿站”买东西的小张说到。2010级的小李认为这里的小商品和超市的价格和质量差不多,但是环境很开放,基本不用排队,来到小店付了钱就可以走,而且如果着急或者没带零钱的话,可以改日再补上,确实十分便捷。不少同学在表达了对“诚信驿站”认可的同时,希望他们能够丰富小店里的物品,使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选择,也祝福小店能够越做越好,越走越远。
  虽然笼罩着这么多华丽的光环,“诚信驿站”团队一刻也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他们要成立“诚信驿站高校联盟”,让更多高校、更多大学生参与到诚信团队中来。“小店会一直开下去的,即使有一天毕业了,我也会离校不离店的!”目前已经是大四学生的孙凤慧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作为大三学生的谭成志现在也反复说着这句话。同样,作为大二学生的赵曼、李书朋、李志欣正在大一新生里寻找合适的“接班人”。
  “你尊重我,所以我必须自尊;你信任我,所以我不能失信!”、“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诚信文化!”的条幅悬挂在校园内。“诚信驿站”已成为“交院的风景线,诚信的活样板”;“诚信驿站”也成为“成功的加油站,发展的新开端”的象征。
  “安身立命道义为本,处事做人诚信在先”。诚信是用金钱买不来的财富,更是人人皆有的精神灵芝。即便是在喧嚣而浮躁的今天,诚信依然是为人之本、行事之基。诚信其实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诚信与我们的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它就是“诚信驿站”卖出的每一支签字笔、每一个笔记本。请我们每一个人伸出诚信之手,以举手之劳成就诚信之举,学会坦诚做人,构建诚信人生。

山东交通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885次访问,全刊已有233240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