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欢迎报考山东交通学院

   期次:招生专刊      查看:51   

学校概况

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山东省与交通运输部共建高校;

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

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A类);

山东省文明校园;

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

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90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近6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90余人,硕士学位近900人,研究生导师170余人。学校现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省部级优秀教师15人,15人入选省部级重点人才工程;13个团队获批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20)》中,我校排名全国第162名,山东省第9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3名。

 

校园文化

以“青马工程”培训班、思政课我来讲、青年大学习等为依托,聚焦思想引领,培养青年骨干。以校园十大歌手、舞蹈大赛、辩论赛等为代表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节连续举办二十余届,极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守望麦田”实践团等多支队伍获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践团队。

立足交通行业特色,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双创竞赛。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标志性双创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17项,在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233项。

 

科研成果

学校拥有市厅级及以上研究平台50个,包括1个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工信部实验室(山东)、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筹)、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高等学校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行业)、3个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7个省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6个地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地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地市级工程实验室、4个地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此外,还有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标志性成果

学校立足行业特色优势,聚焦创新要素,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

2022年,由崔新壮教授与李晋教授联合领衔的“改扩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智能感知、预警与精细化控制及应用”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1年,由冯晋祥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高效智能全环境模拟道路加速加载实验系统研发”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道路试验装备研究团队历时12年,道路、汽车、机械、材料、控制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成功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首台智能路面加速加载试验装备,授权美国、加拿大等国际专利10项,产品转化产值3000余万元,打破西方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由王保群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高速铁路CRTSM型轨道板流水机组法生产工艺与成套设备研发”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优势特色专业

国家特色2个:土木工程,交通运输。

国家一流4个:车辆工程,物流工程,交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特色7个:交通运输、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省一流22个: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金融学、俄语、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测绘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程教育认证2个: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5个:交通运输、土木工程、轮机工程、物流工程、金融学。

山东交通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36次访问,全刊已有233123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