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戮力同行 筑梦交大
科研处 来逢波

   期次:第29期   作者:科研处 来逢波   查看:208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统一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宣传宣讲,在全校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让我们深刻领会感悟了十九大的精髓和精神实质。
  一、植入时代背景,努力学懂十九大精神进入21世纪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将全球经济拖入了泥淖,经过3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一样开始步入下行轨迹。2014年,我国做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研判,随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等重要改革措施相继实施并深入推进,驱动区域经济空间新格局逐步良性演化,中国经济已无可辩驳地成为全球经济回暖向好的主要引擎。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重大理论创新,不仅体现出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还为世界多国提供了信心之源和经验借鉴,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十九大一系列重大观点、重大论述、重大判断、重大举措,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路径参考,让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二、融入工作实际,深入弄通十九大系列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气势恢宏,总揽全局,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其中多次提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明确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为科学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报告中17次提到“科技”,是报告的“高频词”之一。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等提供有力支撑。十九大还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未来要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十九大报告中一系列关于科技层面的论述,既是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也是对创新工作的关注,更是对科研工作的关心和期望。
  三、结合学校目标,全力做实科研兴校工作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
  我们学校的科研工作应该与教学工作、与人才引进密切结合,既要服务人才培养,更要全力支撑学校发展战略。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学校十三五末期的申硕目标中,科研成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唯有“建规制、拓平台、促特色、重引导、强激励”,方能在十三五末期达到申硕目标的要求。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为此,科研处将以十九大为精神指引,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做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特色发展道路。坚持立足交通行业、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强化应用科研导向,突出学校作为交通类院校的优势和应用型院校的特色,继续引导科研成果的实际实用和转移转化;二是推动科研工作实现两个转变,即:推动科研从偏重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兼顾方向转变;推动单兵作战向团队合作方向转变,以有效催化我校科研机制体制创新,带动科研人员、科研团队、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由量到质的衍生性增长。三是做好科研工作的三个结合,即:坚持科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坚持科研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坚持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科研工作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大局,事关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乃至未来“交大梦”的实现。做大科研体量,做亮科研特色,做高科研水平,做强科研实力,是当前学校科研工作的核心任务。科研处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融会贯通十九大报告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学校科研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为学校战略目标实现做出更大贡献!

山东交通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906次访问,全刊已有2341169次访问